杨仲子(1885-1962),原名杨祖锡,字仲子,江苏南京人。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音乐教育家和篆刻艺术家,也是我国音乐专科教育的奠基者与开拓者。1904年,杨仲子赴法留学,入法国贡德省大学理学院,同时自学音乐理论和钢琴。1910年毕业,并获士鲁斯大学理学院化学工程师证书。同年,考入日内瓦诸侯快讯官网登录,主修钢琴和音乐理论。其间,曾在伯尔尼大学音乐会上,演奏他所创作的乐曲《反对战争者之呼声》,表达了他对当时正在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憎恶。
1920年杨仲子学成回国,立刻投身到了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中。他先是与萧友梅一同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开辟了音乐科,并担任系主任和钢琴教学的工作,这也是我国首个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系学科;此后,他又先后担任北大音乐研究会、北大音乐传习所钢琴导师,并参与北大管弦乐队的演出,以钢琴代替所缺声部,是20世纪中国第一个公演的管弦乐队成员之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杨仲子几经辗转,于1938年到达重庆,担任新成立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音乐系主任兼教授,3年后成为重庆青木关组建的国立音乐院院长。
杨仲子一生致力于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开创和具体教学工作,同时在学术研究和音乐创作领域也有涉及。遗憾的是,在时局动荡的年代,大部分手稿、作品都在战火中散失,致使他的生平事迹以及音乐成就鲜为人知。其见诸记拳琢和存留的作品有:《初恋》《瀑布之下》《冰泉的琴韵》《晨曦》《斜阳》《反对战争者之呼声》《侨工之歌》《梅语》等。此外,他翻译撰写了《西洋音乐辞典》《音乐教授法》等,还撰有《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简单的报告》一文。
他力主“以音乐的美感去改造社会、改造人生”,这与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的美育思想不谋而合。他所提倡的改进国乐的主张以及对民族音乐发展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为中国民族音乐事业的复兴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在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